投资学专业建设规划

更新时间:2017-04-18    您是第位浏览者

一、建设目标

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专业与职业的对接、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以及实盘交易与虚拟交易的对接的“四个对接”模式,培养出更多“善学、能做、易出、好用”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本专业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体系合理、产学结合突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二、建设内容、建设计划与预期效果

1.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与业内企业紧密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唯一中心的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实习基地合作探索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的新模式。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真实金融投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2.多种途径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1)重视高学历、高职称并具有金融投资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的培养与引进

在选聘和引进人才的时候,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并重,优先聘任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采取对待优秀的学术人才一样的倾斜政策,给予优厚的待遇。

(2)加强在职教师社会岗位实践锻炼,积极探索带薪下企业实践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实行教师社会岗位实践制度,给专业任课教师提供金融投资行业实践的条件,对现有的教师加强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社会岗位实践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兼职工作,也可以全脱产工作一定的时间,通过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让内部人才快速成长起来。

(3)聘请更多的校外业内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一方面,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阶段,聘请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还可考虑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由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

(4)建立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

除了要加强青年教师社会岗位实践锻炼之外,还要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学府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参加国家省市各种资质考试,攻读博士学位,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专业计划三年内引进金融学专业的优秀博士教师2~3名,每年送1~2名在岗教师进入校外业内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金融投资机构的专家15名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兼职教师。

3.三个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课内情景教学与课外证券投资结合、校内模拟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岗位实习结合、个人自发的实盘交易与集体组织各种模拟交易大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升至与课堂教学同一水平,提高教学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各种模拟投资比赛制度化。计划每年在校内开展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大赛各一次,并及时通过表彰大会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比赛收获进行总结,相互分享心得体会。

4.双证教育提升就业能力

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将岗位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与创新学分挂钩、与本科学位证挂钩。督促学生更早的进行职业规划,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首先,在证券投资、期货市场等课程的授课初期即开始动员学生积极准备报告相关从业资格证;其次,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考试教材的直接使用、真题讲解、往届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积极对参加考试的同学进行辅导;最后,通过增加创新学分及将资格考试成绩纳入校内课程分数等表彰方式来对取得从业资格证的同学进行奖励。

5.改革考试模式,理论与实战成绩并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革各门课程的考试模式,改变学生固有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除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传统的考试内容之外,实战成绩同等重要。并积极探索以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或投资策划方案来代替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

6.选用与自编并重,加强教材规划与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育部优秀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二是根据现有资源和能力,积极编写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和我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并尽量与相关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相衔接,同时加强实验教材的编写。

7.提高教师理论及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金融领域课题的申报及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及科研水平。计划本专业教师每年共发表金融领域学术论文10篇以上,承担科研课题3个以上。

8.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

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培养计划,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适用性,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多开学生喜欢和对学生有用的课程。督促教师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由本专业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关于完善本专业教学课程的讨论会议,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倾听学生的真实诉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建设计划与预期效果一览表

建设内容

建设计划

预期效果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1.2014年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1-2家业内企业合作,尝试运用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开放式模式培养5-10名学生。

2.2015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联合培养方式、多元化培养模式,争取与1-2家业内企业签订协议定向输送毕业生5-10名,并结合企业的需要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培养方案,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3.2016年将合作联合培养的企业稳定在3-5家,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和制度,将培养方案进行整合和分类,使得本专业的各种培养模式拥有可选择性和制度性。

预期到2016年,每年和挂牌合作金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50人,定向向合作金融企业输送毕业生30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2014年-2016年计划每年引进1名具有博士学历的金融专业人才,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

2.每年送1-2名在岗教师进入金融投资机构挂职锻炼三个月以上。

3. 2014年-2016年计划每年新增3-4名校外业内企业的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每年组织由校外金融机构的专家主讲的专题讲座6次以上。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从2014年起,将证券投资、期货市场等部分课程的教学实习课时量增加,同时将实习要求进一步提高。

2.完善现有各种模拟投资赛事的制度,将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所有在校学生均具备一定的证券及期货的模拟操作经验,能熟练分析各种市场信息、掌握各种下单指令,离校前即具备一定的直接上岗就业的工作能力。

强化双证教育

1.每年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开展一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动员会和指导讲座。

2.从2015起尝试将岗位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与本科学位证挂钩,督促学生更早的进行职业规划,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在校学生每年取得证券、期货、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以及会计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各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超过100人次。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1.每年召开2-3次金融投资理论专题讲座,探讨本专业的前言发展动态。

2.每年召开2-3次课题申报专题讲座,制订奖励计划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科研。

本专业教师每年发表金融投资领域学术论文10篇以上,承担各项课题3个以上。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1.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由本专业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关于完善本专业教学课程的讨论会议,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2. 改革考试模式,理论与实战成绩并重。探索以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或投资策划方案来代替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

本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平均分数达到88以上。

ltnav_b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