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8)

更新时间:2017-04-18    您是第位浏览者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面向全国、服务广东的会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学院实际,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效为专业建设基本准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备现代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历史进程、熟悉会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掌握会展活动策划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国际国内会展策划、组织、管理、营销、文案等实务技能,掌握农产品会展的特殊形式和操作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能从事会展活动设计、策划、运营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思路

1、总体思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较高、思维开拓创新、定位准确和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2)塑造特色鲜明的专业特征

塑造特色鲜明的专业特征,使本专业毕业生形成差异竞争,结合本院特色,凸显我院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会展营销、会展公关、会展服务礼仪和会展项目管理上的技能优势。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力争抛弃宽泛、模糊的理念。在经过科学和谨慎的市场分析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现状,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3)坚持以培养应用型白领为核心

主要任务是培养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即应用型白领——“银领”。具体地说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广阔的知识面、较扎实的会展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会展业务水平,较娴熟的国际商务交际能力,较直接的社会实践经验,能直接熟练面向会展策划与管理第一线服务、督导、策划、设计等业务性的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通过多途径做好战略组建和战略提升工作。战略组建应包括以下的工作:一是聘用会展业有较长的从业经验,熟练掌握会展实务,对会展活动规律有较好得把握的资深人士,讲授最直接的中国会展组织管理课程。在当前会展师资缺乏的情况下,猎取资深、优秀的会展人士,特别是学者型的会展经理人加盟会展教育队伍(任教或担任专业发展顾问)是在短期内解决会展师资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业内经验丰富的老师(如专家、经理人)的授课和专业讲座,让学生有机会直接获得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学到真正的会展组织和管理的实用知识。同时,与会展业专家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学生早日接触社会。他们教授的课程将配备校内老师作为助教,协助课程的顺利展开,通过借鉴业界精英所授课程中有用的知识内容,争取在三至四轮课程后逐渐由校内助教接替会展核心课程,这可以缩短我们会展教育课程的培育期。二是让一些会展相关专业的教师转入会展的教学研究。因为会展是新兴行业,所以在选择的标准上也最好选择年轻的、对会展真正有兴趣的教师。三是积极引进新生师资力量,吸纳会展相关专业的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会展相关专业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传播学等。应届硕博士研究生往往有冲劲、可塑性强、善于吸收新事物等特点,这将大大促进会展教学、研究的发展。因为会展是综合性行业,组建师资队伍时,要注意从多个相关学科中选拔师资,尽量避免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单一性。

在战略组建会展师资队伍以后,必须跟进多途径的战略提升工作。加强在编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会展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为他们创造掌握英语能力的便利条件和熟悉会展业的各种机会,以及各种国内外的参会、培训的机遇,使他们尽快适应会展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主要包括:一是整合兄弟院校的会展教育优势师资,组建会展讲师团或研究会,通过这一机构,一方面开展会展教学的研讨会,联合进行会展课题攻关,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提升会展教学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争取参与当地的会展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压锻炼,并在培训过程中与业界人士形成通畅的沟通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参与各方的共羸。二是参加各类国内外的会展的培训与进修。在国内,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都开展或准备开展各类会展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聘请业界资深人士作为培训教师,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经验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会展教育人士加以吸纳和学习。三是派遣教师到业界进行挂职锻炼。会展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在刚组建的师资中往往有较多的教师没有从事会展的经历。通过派遣教师到会展公司挂职锻炼,开展产学研合作,介入旅游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参与会展的实践与管理,使新进入会展教育的老师深入了解会展业态,让会展理论教学真正体现出实践的要求,以保证会展人才教育真正地得到发展。总之,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才可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3、学生培养的思路

(1)牢固树立“依托行业办专业,融入行业强专业”的办学思路,充分开发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课程系统设计,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展项目的实际运作能力。

(2)重视校内实训项目开发和校外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对会展行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会展产业属于文化创意类产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创新,并通过组织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教学配套设施及实践教学建设思路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新建会展规划设计实验实训中心、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若干实验实训室,不断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努力创造条件,在稳定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大与知名会展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5—10个校外教学基地,让部分学生能在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实习、就业。

(三)建设目标

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左右建设,打造在广东乃至华中地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培养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即应用型白领——“银领”。具体地说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广阔的知识面、较扎实的会展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会展业务水平,较娴熟的国际商务交际能力,较直接的社会实践经验,能直接熟练面向会展策划与管理第一线服务、督导、策划、设计等业务性的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办学规模

到2018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达到500人左右

2.师资队伍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保障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到2018年,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100%,形成以教授、博士为专业带头人,以副教授为中坚力量,以行业专家为依托的教学团队。其中,专业教师从19人增加到25人,力争博士达到6人,占专业教师的24%以上,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100%,形成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到2018年,培养一批在会展行业的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公关、会展服务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中坚人才。

3.课程建设

从职业与岗位需求出发,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核心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培养学生的适岗综合能力。计划开发3-5门会展类核心课程如《会展营销》、《会议运作管理》等软件辅助教学系统。

核心课程均需结合院校地域特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教师要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做到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项目、任务、模块、案例等)来源于企业,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创新,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加大专业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模拟实训、课程软件开发、校内项目实训和校企项目合作、学生创业项目运作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校企实训合作平台。通过广泛联系企业,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4.教材建设

当前,会展实践发展已经超前会展理论研究,实践在呼唤会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尽快诞生。没有成熟理论的支撑,行业将是幼稚和脆弱的。作为一门有待发展的新学科,不能总停留在经验总结、案例描述的层次,还应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原理性的理论,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系统的、权威的会展学理论体系,避免各自为政、标准混乱,从而体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旅游出版社都有关于会展专业的系列教材出版,并且近期还将有很多版本的会展教材上市。

5.实践教学

不断完善教学条件,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建设期内,希望5年内拟投入专业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加大对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办公条件等方面建设的投入。

校内实训软件设施:力争建设以“会展综合实训室”、“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商务策划模拟实训室”等实训室项目,加强对现有实训设备及软件的使用;

校内创业项目:计划成立“会展服务与管理项目组”以项目团队形式,对校内可承办各类会议、活动等组织与管理,对校外,力争与企业合作,承接相关会展类项目,通过项目组的运作,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

校内实训硬件设施:计划开发一个会展类、营销类均可使用的硬件实训场地,占地约150平方米,以会议和展览的硬件设施为主,布置新闻发布会、产品推荐会、会议场所等设备设施,可满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

校外实训基地:计划发展5-10个会展类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深层次的合作方式。

6.科学研究

建设期内,力争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5项,其他产学研课题10项,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积极争取获奖。提高专业教材、专著出版和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拟出版相关专著2-3部,教材2部,在国家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主管领导、院长、专业带头人、校内专家教授和校外知名专家、行业职业经理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加强与省内开设会展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其他本科及高职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探讨共同成立会展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旅游管理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1、从职业与岗位需求出发,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 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核心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培养学生的适岗综合能力。

核心课程均需结合院校地域特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2、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

教师要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做到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项目、任务、模块、案例等)来源于企业,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创新,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3.与知名院校合作实施教材建设

会展实践发展已经超前会展理论研究,实践在呼唤会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尽快诞生。没有成熟理论的支撑,行业将是幼稚和脆弱的。作为一门有待发展的新学科,不能总停留在经验总结、案例描述的层次,还应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原理性的理论,与知名院校合作实施教材建设,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系统的、权威的会展学理论体系,避免各自为政、标准混乱,从而体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保证办学质量的关键。

1.在建设机制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熟悉海外领队、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2.通过引进“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名师、派出进修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科研业务骨干的培养,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大教师企业锻炼力度,加强本专业相关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选派1-2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旅游学院学习。

4.选送英语和专业基础较好的骨干教师进修学习,以适应双语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实训场所:具备应用会展模拟软件和会展设计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会展分岗位操作的展场模拟环境(实训展厅);模拟展台搭建、展会门禁、展会咨询等外部环境的实训室;

(2)实训材料设备:会展工作所涉及到的各类用品,如电脑、电话、打印机、扫描仪、文件柜、台签、身份挂牌、谈判桌、合同文本、展台搭建材料与工具、展会门禁系统、美术实训耗材等。

(3)实训用资料:展会经营项目工作文本(展会策划书、活动执行方案、展会应急预案、展位销售合同、展会宣传文案)、展会设计资料(展台设计图集、展会平面视觉包装图集与实例)等、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资料(企业制度、企业部门规划与分工职责)等。

(4)各学习领域对应的模拟实训软件:如会展策划模拟软件、会展服务模拟软件、会展设计软件、会展客户管理模拟软件等。

(5)实训室设备添置更新申报、耗材和日常管理配有专人(实验员或专业教师)负责。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具备能满足学生至少三个月以上顶岗实习用的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接纳的实习生数要在30人以上,并与就业挂钩。要制定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实习管理,每个学生有校内校外两位老师负责进行实习指导,责任落实到人,防止出现“实习放羊”现象。

3.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会展企业上岗实践,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4.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实验实训课程,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5.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和沟通,保障经费投入,聘请实习单位具有中级以上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实习教师,保证实习效果。

(五)科学研究

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对在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1.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继续实施科研奖励政策,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健全科研成果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重点帮助青年教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确立科研方向。

3.继续承接政府与企业咨询策划、管理顾问等项目,加强校企合作。

4.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课题。

(六)教学质量保障

1.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营造教学管理有条不紊、教学秩序井然的良好教书育人环境。

2.加强教研室和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活动。定期召开教研会议。

3.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实行一对一的专人辅导。

4.加强监管,落实听课制度,坚持相互探讨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质量、作业批改等情况。

6.严格教师教绩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七)服务能力建设

发挥“旅游经济研究所”的作用,积极承接政府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服务项目,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企业和社会服务项目,并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

(八)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完善现有的辅导员体制,设立专业辅导员,指导学生的专业认知及专业思想;设立班主任负责班级的行政事务及学生日常管理。

就业指导从入学开始,面向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范实习点的选择标准,加强实习过程的思想引导与管理机制,做好实习生回校后的即时沟通及疏导,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规范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

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管理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供需见面会活动,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接受毕业生的就业咨询。落实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收集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信息,建立毕业生信息库,为本专业的后续招生及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平台。

ltnav_b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