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台山市端芬镇人民政府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于6月22日至23日赴端芬镇开展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王晓晓老师带队,成员包括关晶老师、研究生团队,以及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张朝枝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卓少冰博士。
6月23日上午,团队一行实地考察了梅家大院、大同市、华侨文化研学中心、海口埠等端芬镇重点旅游资源。在考察过程中,专家团队结合当地历史背景与资源禀赋,围绕如何挖掘侨乡文化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问题与镇领导展开深入交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6月23日下午,专家团队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端芬镇党委书记周坚校、驻镇扶村工作队挂职副书记冯树杰,以及“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党政和人大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讲座由端芬镇党委副书记黄丽新主持。黄丽新书记在开场致辞中首先对专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希望通过此次专题讲座,能够为本地干部拓宽思路、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端芬镇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讲座伊始,张朝枝教授以“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当前形势与先前的后遗症”为题,围绕传统旅游投资模式边际效益递减、新兴旅游消费形态持续涌现、资源保护政策面临的逻辑困境以及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带来的后续问题等方面,对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宏观分析与解读。张教授指出,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不能简单地以游客数量和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同时,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注重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能力,不应片面追求规模效应。他强调,要更加关注和支持那些“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向迈进。张教授的精彩分享引发了在场干部和文旅从业者的广泛共鸣。

随后,卓少冰博士以“开平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资源编排实践——基于塘口镇的探索”为题,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及多年来的文旅项目操盘经验。卓博士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理想的乡村振兴蓝图是怎么样的?开平市汤口镇乡村旅游是如何实现新内生增长的?此后,围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卓博士指出,乡村旅游地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合理的资源编排过程,能够实现乡村新内生增长,资源编排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资源到资产到能力需要逐步累计,并形成基于地方的网络化结构。卓博士还结合端芬实际,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实操性的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讲座完毕后,端芬镇党委书记周坚校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了专家团队带来的精彩分享,指出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前沿,既有理论深度,又紧贴基层实际,为端芬镇的文旅从业人员和广大基层干部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也为今后推动本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周书记强调,如何科学谋划端芬镇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全镇党员干部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同时,周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的专业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深化合作,争取在项目策划、文化挖掘、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更多指导与帮助,共同推动端芬镇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活动期间,科技特派员团队与端芬镇人民政府还举行了“农村科技特派员”授牌仪式,并在游客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共同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揭牌。此次活动标志着校地双方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领域的合作迈入常态化、机制化的新阶段,也为后续科技特派员提供智力支持、项目孵化和产业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双方将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这一平台,持续加强沟通协作,推动更多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助力端芬镇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