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岭南荔枝红遍枝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紧扣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战略部署,以“双百行动”为指引,将科技赋能、实践育人、校地协同作为驱动引擎,通过助力展会科普、开展助农直播、深化企业实习等多元路径,为广东省荔枝产业升级注入高校智慧。从显微镜下解码荔枝生物防护机制,到直播间里架起产销云端桥梁,再到供应链一线筑牢品质管控防线,学院以“荔”为媒,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经贸担当,让 “百千万工程” 的实践图景中绽放出亮眼的“荔枝红”。
6月19至21日,经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官渡镇驻镇帮扶工作队及三农博主 “小富姐”,在湛江官渡镇开展荔枝电商助农行动。抵达当日,团队与当地相关负责人实地考察果园,围绕特色荔枝品种的果形、甜度等特点制定宣传方案,敲定直播中 “品种科普 - 采摘展示 - 保鲜答疑”的流程设计。直播期间,团队与 “小富姐” 化身 “荔枝讲解员”,对比展示不同品种特性,现场演示品控标准,实时解答网友关于储存、运输的问题,单场直播吸引数千人次围观,互动留言频繁。同时,团队为数十名当地电商储备人才开展 “理论 + 实操” 培训,从直播间搭建到短视频剪辑进行全流程教学。有学员感慨:“原来手机能当‘新农具’,帮家乡荔枝打开销路。”此次行动让学生将电商理论转化为田间实战,推动 “果园直供 - 云端下单” 的产销链路效率显著提升,为传统农业注入品牌化发展动能,成为落实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

6月21至22日,经贸学院团队在方凯教授的带领下冒雨进驻南沙区港湾街道“浪漫港湾・与‘荔’同行”荔枝集市,以“科技探秘 + 文化体验 + 科普讲堂”创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产业赋能场景。在“仲荔科普探秘站”,师生通过高倍显微镜展示荔枝表皮蜂窝状龟裂片结构与果肉海绵组织,解密“天然防水层”等生物智慧,将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科普资源。“仲荔艺趣创想家”摊位则以瓶盖拓印、叶片绘画等亲子互动形式,让数百组家庭在艺术创作中感受荔枝文化魅力。张银银博士带来的《“荔”害了!红果的“身世之谜”》讲座,系统解读荔枝起源演化与科学食用方法,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健康消费建议,现场互动环节掀起“荔枝知识抢答热”。该活动作为学院与南沙区港湾街道战略合作的深化实践,已获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有效提升区域荔枝品牌影响力。

6月25日,在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经贸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打造“‘荔’行山海,陶河共富”助农直播专场。团队成员依托专业知识,详解陶河荔枝品种特性、绿色种植流程及营养价值,通过“云端”互动答疑拓展市场版图。这场以“耘耘仲声”工作室为载体的直播活动,将“订单农业 + 社会化服务”模式延伸至销售前端,为当地荔枝产业升级提供电商解决方案。
据悉,经贸学院此前已通过科技特派员驻点机制,为南沙、陶河等地种植户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此次直播不仅是科技赋能的生动实践,更构建起“田间到指尖”的产销新通道,让岭南佳果借助数字经济东风走向全国。

“台风过境后的连续阴雨天气里,廉江市荔枝种植户看着枝头被风雨打落的果实曾一度愁眉不展,而经贸学院实习团队代表企业开展的兜底收购行动,犹如一颗‘定心丸’让农户悬着的心落了地。” 在廉江荔枝供应链一线参与实践的胡铉钰和黄硕荣同学,一个月来已随团队完成两千吨荔枝的收购工作。经贸学院与广东省供销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构建深度产教融合机制,选派学生骨干进驻供应链核心环节,从总部订单接收、合作社采果对接,到仓储基地的商品化处理全流程深度参与,助力搭建 “合作社 + 农户 + 企业” 的现代化产销闭环体系。学生团队在廉江三个仓储节点落实品质管控,同步参与电商、大宗、出口三大渠道销售,将“订单农业 + 社会化服务”模式嵌入基层产业链。这种“实习即实战”的育人模式,既为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更通过青年力量夯实荔枝产业发展根基。

经贸学院将以荔枝产业为起点,深耕校地协同创新生态,让“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的双轮驱动辐射更多乡村产业,在 “百千万工程”中绘就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