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组织农林管理专业2023级的40名师生前往广州市昊卉花卉园林有限公司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企业负责人讲解与互动交流,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家老牌花卉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现状及转型挑战,并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了现代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三十年深耕花卉产业 品牌积淀与瓶颈并存
广州市昊卉花卉园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华南地区较早从事花卉零售与批发的企业之一。在种植大棚里,企业负责人黄文征黄总向同学们介绍,讲述了花卉种植的生产与销售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之处,让师生们对吉利红、巴西美人花等花卉的种植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太阳神”凭借独特品相和企业品牌效应,成为市场热销产品。在参观标准化种植大棚时,同学们注意到,尽管产品销量稳定,但大棚设施较为陈旧,降温系统效率不足。同时黄总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为师生们扩展了关于土地租赁与土壤栽培的相关知识,由于企业租用土地的期限为20至30年,当前租期临近,短期内缺乏设备更新动力,表达了希望高校投入新型花卉基质研发的愿景。“土地稳定性是农业投资的重要前提”,这一现实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农业政策与产业规划关系的思考。
随着参观的深入,同学们发表了对于企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黄总的赞扬与认同,他表示要继续加大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与学生社会实践作出贡献。

在盆栽生产区,黄总向同学们展示了企业使用的植物营养基质。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基质均从国外进口。他解释道,尽管国产基质产量高、成本低,但杂质多、肥力不均等问题导致质量不达标,难以满足高端盆栽需求。这一细节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链中技术“卡脖子”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提升本土农业原材料研发能力的重要性。

参观尾声,同学们跟随黄总登上园区后山,发现有一片已建成但未投入运营的旅游园区。黄总解释,企业早在疫情前便尝试拓展“农业+旅游”模式,打造了民宿、餐饮和休闲娱乐区。然而,疫情冲击叠加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旅游项目招商困难,至今未能盘活。“土地租期结束后,如何平衡农业主业与多元化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长期挑战”,黄总的感慨让同学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创新,更需政策配套与区域协同支持。有同学提出可以加入专业所学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的创新元素来打响花卉生态园绿色农家乐的知名度,得到黄总的赞赏与肯定。

本次研学活动将课堂理论与产业现实紧密结合,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统农业企业转型的机遇与阵痛。昊卉花卉的案例启示我们,现代农业发展需兼顾技术创新、政策稳定与产业融合。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更应关注产业链薄弱环节,未来为农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